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 正文

鹿泉幸福年·非遗过大年 民俗把彩添

2023-01-28 19:15:24 来源:精彩鹿泉

文化进万家


(相关资料图)

非遗过大年

一场又一场精彩的非遗展演

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让我们一起走进

鹿泉民俗节目和特色表演

↓↓↓

省级非遗 北白砂龙舞

龙舞是舞龙队员在龙珠的指引下,随鼓乐伴奏,通过舞动撑杆带动龙身完成腾、跃、翻、滚、缠、穿等动作和套路,展现龙的精、气、神的一种传统舞蹈。传统民间花会北白砂龙舞是流传于我区黄壁庄镇北白砂村的一项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该项目起源于清代初期,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当地重大节庆活动的助兴表演活动,因其龙身长、套路多、阵容庞大而闻名。表演由跃过龙门、龙游四海、双龙归位等20个套路组成,舞龙队员在龙珠的指引下,随鼓乐伴奏,通过舞动撑杆带动龙身完成腾、跃、翻、滚、缠、穿等动作和套路,展现龙的精、气、神,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诉求。

市级非遗 西苑武术(骑枪)

西苑武术(骑枪)是流传于我区七街一带以机动灵活、见招拆招、避实击虚、见势打势为特点的传统枪术技法。骑枪的具体表现形态有:扎、搕、挑、崩、滚、砸、抖、缠、架、挫、挡等。骑枪共56式,其中包括大式24动、小式32动。其主要特征有:持枪四平,三尖相照。持枪稳活,前管后锁。枪扎一线,圈不过斗。

市级非遗 城东桥飞叉

我区市级非遗项目城东桥飞叉是集武术、杂技、社火于一身的综合性表演技艺,这一传统技艺发源于清朝初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市级非遗 自然派紫云剑

传承二百余年历史的市级非遗项目自然派紫云剑以其虚实变化无端、顺其自然之理论,附以自然景物之名,塑其形而得名。功法讲究自然开合,松展迅捷,飘洒自如,动静变化多端,蹿蹦跳跃、起伏转折、攻防互含、发力突出等特点。

市级非遗 将军令

传承24代、沿袭八百多年的大型民俗表演项目将军令流传于我区石井乡北薛庄村。将军令集“鼓乐”“吹打乐”“武术”“跑马”“扇鼓舞”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又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将军令以“布阵演兵”为主导,其阵容强大、民俗文化色彩浓厚。

区级非遗 丝弦板胡演奏技艺

丝弦板胡是清同治七年(1868),由山西梆子、陕西梆子的板胡艺人将板胡植入丝弦中,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是古老丝弦戏曲的唯一代表性乐器。它流行于河北省的中部,盛行于石家庄一带。经五代琴师传承至今,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当代传承人解建和老师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丝弦板胡技艺,为该项目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区级非遗 跑旱船

区级非遗跑旱船是一种传统民间舞蹈,亦称跑龙船、船灯、彩莲船等。船一般用竹或秫秸扎成,饰以彩绸、纸花,系在扮者腰间。船下用布遮住舞者腿脚。舞者多扮成渔家父女或夫妇,男划桨、女坐船,表演水中行船捕鱼的劳动场景。

区级非遗 跑驴

区级非遗项目跑驴民俗表演源于北方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扮演新媳妇的演员将身体置于“驴”背上,表现其回娘家的欢快场景,演员通过表演展现出憨态可掬的“毛驴”时而卧下,时而跳起的样子,表演洋溢着一派喜庆俏皮的景象。

黄岩跑花灯

跑花灯是流传于我区石井乡黄岩村的一项传统且乡土气息浓郁的节庆民俗艺术表演形式。跑花灯艺人身穿喜庆服饰,双手持荷花造型的灯彩,跟着鼓点的节奏变换套路,进行表演。黄岩跑花灯又名“荷花灯”,荷花象征生活和和美美,表达了劳作一年的人民对丰收的庆祝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翼。这项活动具有纯朴天真、活泼动人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抬食箩

抬食箩是流传于我区北部乡村的一项婚俗表演节目。节目表现的是在举办婚礼前一天,在媒人陪伴下,男方迎亲队伍用木制长方形食盒,抬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食品送到女方家的场景。用竹竿抬着食箩的两位演员,在锣鼓伴奏下,变换步伐,扭动前行,不时还将竹竿转换肩膀抬扛,喜庆活泼又富于技巧性是这项民俗节目的表演特色。

抬花轿

抬花轿是汉族传统婚嫁文化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新娘由花轿抬到新郎家,大红的花轿给婚礼平添了几分喜庆,又显得隆重气派。新郎官和媒婆簇拥两旁,互相逗闹,为表演增添欢乐氛围。花轿也称彩轿,即以红色绸缎做成轿衣,在四周用彩线绣出“百年好合”“龙凤呈祥”“花好月圆”“双燕齐飞”等喜庆图案。

南狮表演

北狮表演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闪亮登场。舞狮的造型分为南狮和北狮两种。这项表演活动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鹿泉传统手工布艺技艺

传统手工布艺是流传于我区的手工制作技艺。成品做工精细复杂,用线根据布料的不同而选真丝绣线、绵线、彩线。手缝的针法分为平缝、回针绣、缎面绣,打籽绣等。传承人马丽坤在继承母亲、祖母及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发挥、再创造,历时近三十年的细磨勤练,又加以创新。一块普通的布料,变成一个个生活用品、艺术品,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点缀于生活之中,让陪伴在身边的每个物件都有温度。常用的生活用品有传统耳枕、绣花枕头、香囊、荷包等。

鹿泉铜刻技艺

鹿泉铜刻技艺是流传于我区宜安镇的一项传统技艺。它采用凿子、冲子、刻笔、铁锤、剪刀等传统工具通过划、凿、冲、剪、打磨等流程对铜板进行艺术创作。其制作过程有:选取工具,构思图案、搜集素材,雕刻图案,打磨修整等。铜刻技艺作品分为传统作品和现代作品两大类,其中传统作品又包括绘画和书法两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人们在找回记忆里“年味”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独具艺术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和百姓的归属感,让传统文化真正地走进民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

标签: 民俗文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公司春节福利会计处理|每日信息